歷代志與聖經的寫作及流傳

mikelee週五, 2022/08/26 - 10:54 投稿
討論區

歷代志上下所紀載的事跡往往見於聖經其他地方,例如摩西五經、約書亞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等。事實上,解釋歷代志上下的一大難處正是這兩卷書與類似經文的差異,包括數字上的分歧、名字的不同、事件的增減與次序的出入等,另一方面,這些差異也使我們對聖經作者寫作的手法及經文流傳的過程,有進一步的瞭解。

 數字上的差異可能來自不同因素:

 1 量度單位的演變:例如「肘」這長度單位於百姓被擄後跟以前已不一樣(代下3:3注) ,  而「罷特」這容量單位大概也經歷了類似的改變;

 2 量度對象的不同:例如代下的殿柱可能與王上所指的不同(見代下3:15注); 軍隊和平民的人數、物品的數量也視乎統計的時刻,範圍而可以不同;

 3 籠統的數目與象徵意義:通常代上下的作者愛用整數及巨大數目以表示場面的轟動和輝煌,這屬於修辭上的誇大法,在中國文學上可謂屢見不鮮。不過,代上下的數字有時也會較平行經文的為低(見代上11:11; 代下9:25注) 。 另外,按一些學者的看法,代上下與聖經一貫表面上的大數字也可能是後人翻譯時對古代數目單位的誤解所致(見代上12:23-40注);

 4 文士抄寫的錯誤:即使代上下與平行經文兩方面的底稿在數字上原先吻合,經文在流傳時,也可能因後人抄寫的錯誤而產生差異。

 有關名字的差異,有時也可以理解,例如

 1 代上下的名單可能來自不同時間;

 2 希伯來文的「父」、「子」、「母親」、「兄弟」等關係名詞可有很大彈性,而弟弟娶嫂嫂為亡兄留後的做法也加增了家譜的複雜性;

 3 後人抄錄家譜或名單時,往往有串錯、遺漏或重複的情形,導致版本上的分歧。

 也許事件的增減與次序上的出入較上述的疑難更費解,然而這並不足以使我們全盤否定代上下的可靠性。首先,代上下的資料來源並不限於的舊約聖經,作者本人聲稱他參考了猶大和以色列諸王紀、列王的傳、先知的作品、大衛和所羅門的著述等。因此,代上下的歷史有時可能補充了撒上下、王上下的記載,而這些補遺的準備性也逐漸獲考古學印證(例如代下16:1-10對亞撒的記載,現有便哈達碑印證)。另一方面,代上下作者的重點不在於提供事情先後準確次序,或複述書中主角的每一件事跡,他乃是在聖靈的感動下,藉重述歷史帶出神賞善罰惡的行事方法,表明西乃之約與神對大衛之約的有效,勉勵全體百姓同心合意地履行約的要求,藉崇拜上的禮儀親近神、歌頌神,這些是我們解釋代上下時不能忽略的要點。

 

參考網址:http://book.goodjob.tw/shengjing1/jl1-15/14.htm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