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
提摩太前書與提摩太後書、提多書合稱“教牧書信”,是保羅晚年的作品,均是寫給他的接班人,教導他們如何牧養教會。
教牧書信中有關保羅的行蹤 (提後1:15-18; 4:13, 20; 多3:12) 、 提摩太和提多的工作(提前1:3; 多1:5),於使徒行傳均無提及。教會傳統的解釋是:使徒行傳最後一章記述保羅首次被囚羅馬,而教牧書信寫成時,距當時已有一段日子,保羅一度從羅馬監獄獲得釋放,並曾往來希臘、以弗所、革哩底等地,傳道與栽培信徒(提前與提多背景);日後他再次被捕,囚於羅馬(提後背景),最後為主殉道。
對傳統的解釋,近代不少學者提出質疑,且認為教牧書信是後人假冒保羅名字而撰寫的。他們聲言:“保羅一度獲釋”的說法論證不足;教牧書信的內容、風格修辭與保羅的手筆不符;書中抨擊的異端似為第二世紀的諾斯底主義;對傳統與教會組織的擁護亦為教會後期的現象等。上述質疑雖不無理由,但仍有待商榷。首先,個人的寫作風格及內容會隨著年紀、環境、對象而改變;再者,不同的代筆人也會有不同的風格。因此教牧書信與保羅前期書信文筆上略有差異實不足為奇。書信中所排斥的異端雖似諾斯底主義,但我們不能斷言這反映第二世紀的情況,因第一世紀期間諾斯底主義已薄具雛型,並對教會產生沖激(參歌羅西書的簡介)。論到教會的組織,書信中並沒有提及長老、執事工作的範圍,而長老與監督的名稱可交換采用(多1:5-7),顯示教會的組織雖漸上軌道,但仍未發展至第二世紀的情況。總括來說,教牧書信明言作者為保羅,今人對傳統說法的疑問,理由並不充分。
異端問題
教牧書信所論及的異端,有以下幾個特征:
1.深具猶太色彩──提多書形容傳異端者為“奉割禮的”,(參多1:10),又警戒信徒不要聽“猶太人荒渺的言語”(多1:14)。由此看來,書中所謂“家譜的空談”和“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多3:9 ) , 很可能是和猶太家譜、摩西律法有關(另參提前1:4, 7-10)。
2.內容荒渺無憑──保羅形容異端為“荒渺的話語”(提前1:4; 提後4:4; 多1:14) 、“世俗的虛談”、“似是而非的學問”(提前6:20; 提後2:16 ) 。 這類的學問只流於辯論,生出嫉妒分爭,對敬虔和真理的追尋毫無益處。
3.偏離道德標準──異端分子一面“禁止嫁娶”、“禁戒食物”(提前4:3; 多1:15) , 另一面卻“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參提前6:5; 提後3:5-6),行事悖逆神(多1:16)。
4.信仰不符正統──提摩太前書指出許米乃和亞力山大二人已偏離真道(提前1:19-20),後書則提到許米乃和腓理徒聲稱“覆活的事已過”,敗壞好些人的信心(提後2:17-18)。所謂“覆活的事已過”,可能是說信徒已經歷了靈性的覆活,將來不再有肉身覆活的事。
上述異端明顯崇尚虛渺的知識,低貶人的肉身,致有禁欲和縱欲的做法,與否認信徒身體覆活的言論。由此可見這異端很可能是帶猶太色彩的雛型諾斯底主義(參“歌羅西書簡介”)。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