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Dr.Bible 的伙伴,您知道什麼是離合詩嗎?
離合詩(Acrostic Poem)是一種很炫技的寫作方式,將詩歌做一些很有趣的拆解、重組,讀詩的時候,除了詩歌本身的旨趣之外,還有一個賞玩文字的樂趣。
好的,先給一個中文的範例:
-- 白居易《游紫霄宮》 --
水洗塵埃道未嘗
甘於名利兩相忘
心懷六洞丹霞客
口誦三清紫府章
十里採蓮歌達旦
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
見得山中好酒漿
伙伴們請看,每句的最後一字,都包含了下一句的首字的部分,是不是很有趣?
英文也有類似的文體:
JANet was quite ill one day.
FEBrile trouble came her way.
MARtyr-like, she lay in bed;
APRoned nurses softly sped.
MAYbe, said the leech judicial
JUNket would be beneficial.
JULeps, too, though freely tried,
AUGust ill, for Janet died.
SEPulchre was sadly made.
OCTaves pealed and prayers were said.
NOVices with ma'y a tear
DECorated Janet's bier.
嗯....對,不太容易讀,但請注意,開頭的三個字母,就是英文十二個月份的縮寫囉。
這個跟我們今天說的耶利米哀歌,有啥關係?
對的,耶利米哀歌共五章,前四章都是離合詩。嚴格來說,應該是字母離合詩(Abecedarian Poem),每一章共 22 句,每一句開頭是依照希伯來字母的順序來做開始。
可惜了,翻譯的時候並沒有辦法把這樣的文學特色給翻譯出來,但至少我們得知道這樣的文學寫作方式。
上次說到,耶利米是個情感豐富的先知,感同身受猶太同胞的苦難,他不斷地流淚與禱告。在耶路撒冷被毀的時候,耶利米目睹整個過程,就寫下這個哀歌。
據說,耶利米目睹耶路殺冷被毀的時候,是在各各他山下一個隱密的山洞中,這個山洞被稱為「耶利米洞穴」,而這個位置,也正是耶穌被釘十字架之處。
猶太人把耶利米哀歌放在「聖殿被毀日」的節日來誦讀,對他們來說,聖殿的被毀是必須牢牢記住的事情。整個耶利米哀歌也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鋪陳:哀傷 --> 內省 --> 仰望 --> 悔改 --> 祈求禱告。
伙伴們,耶利米哀歌有很多有趣的方向可以研讀,您要來試試看嗎?
#DrBible
#耶利米哀歌
#聖經書卷大綱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