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沒有點出彌賽亞的名字,闡釋詩篇也應由當時的歷史背景入手。然而,在耶穌之前與同代的猶太人,已發現許多詩篇在字裡行間有更深邃的含義,對詩人以後的世代有預表彌賽亞(將來的受膏君王)的作用。難怪猶太人的「他爾根」(舊約經卷的亞蘭文意譯本)於詩72:1以「彌賽亞君王」取代原文的「王」了。
新約聖經宣告拿撒勒人耶穌就是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基督),並多次援引詩篇的經文以作證明,例如:
詩2:7 (徒13:33);
詩8:6 (來2:6-10);
詩16:10 (徒2:27; 13:35);
詩22:8 (太27:43);
詩40:7-8 (來10:7);
詩41:9 (約13:18);
詩45:6 (來1:8);
詩69:9 (約2:17);
詩110:4 (來7:17);
詩118:22, 26 (太21:9, 42)等。
新約作者這樣引用詩篇,絕非牽強附會之舉。
首先,多篇詩篇所描繪君王已超越了常人的身份。例如
2篇裡的君王統管全世界,堪稱神為父;
110篇的主角,既是詩人大衛的主,又是被邀坐在神右邊,安享
榮耀、永遠的大祭司;
45篇更稱呼這位君王為神(6)。
凡此種種在以色列歷史中從未實現過,惟有穌基督將來憑和平和公義治理普世時才會真正履現。
另一方面,部分詩篇所描述的詩人身受的痛苦,如為普通人的經歷,便有誇大之嫌,但對照耶穌的生平,則甚為真確,天衣無縫。我們如將22:1, 16, 18; 69:21; 與太27:34, 46; 約20:25; 可15:24作個比較 , 便會發現詩人在神默示下所採用的字句,在耶穌身上如何貼切,饒有意義了。
事實上,新約使徒引用詩篇的做法,並不是他們首創的,耶穌本人已在這方面開了先河 (見太21:42) , 在復活之後更清楚告訴門徒:「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24:44)。
參考網址:http://book.goodjob.tw/shengjing1/jl1-15/20.htm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